时间:2022-12-06 21:17:35 | 浏览:406
黄河新闻网晋城讯 为扎实推进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高平市按照“提品质、出精品、创经典”的要求,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牵引,坚持“路、景、村、业”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加快实现路成、景观成、产业布局成和人居环境整体提升的“三成一提升”目标,奋力打造富有高平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廊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村。
来到寺庄镇釜山村,一幅“路畅、景怡、村美、业兴”的美丽乡村画卷跃然眼前。道路整洁平坦、环境清新怡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强劲、智慧农业蓬勃发展……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为釜山村乡村振兴发展注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
提升人居环境 让美丽乡村底色更浓
釜山村抢抓机遇,通过与高平市农投集团合作,以村企共建的模式,倾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先后投资2000余万元完成了村庄的改厕、改水、改污“三改”工作以及公共基础设施提升、立面改造、污水处理站建设等。目前,该村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及釜山驿站、釜山酒店、釜山中医馆、生态停车场、医疗救护点、水冲式公厕等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完善。
如今旅游公路、车行道、步行道、环湖步道、绿道,绿荫萦绕、阡陌纵横。修葺一新的党群中心、邻里中心、文化广场,也成为了村民们日常休闲的好去处,不仅方便了村民们在家门口办事,同时进一步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生活在村子里,环境清新整洁,配套设施完善,银行、饭店、特产、酒店一应俱全,吃的用的都很方便,想要的东西在村里都能买到,每天出来在古街遛遛弯、在广场唠唠嗑,十分悠闲,我们的乡村生活和城里一样方便。”王大爷喜悦地说。
深挖乡村内涵 让美丽乡村成色更足
釜山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神农炎帝部落和尧舜禹部落的主要活动地之一。村内古建筑较多,有棋盘六院、耳子院、前庭、文庙、南阁、抗战纪念碑等。145造币厂遗址也是该村一张独特的文化名片。2019年6月,釜山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高平市农投集团依托釜山村丰富厚重的文物文化资源,倾力修缮一处处古建筑,新建钱币博物馆,建设釜山记忆馆、釜山书院等,开启了文化兴村的新篇章。
经过修缮的晋商王家棋盘六院系列古建,成为了高档民宿。宣圣庙按原貌进行了修缮,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钱币博物馆利用原有废弃学校进行修建,一楼展示釜山村史馆和145造币厂,二楼展示中国传统和当代数字货币。精心改造后的供销社,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风格为导向,沿街立面在海报、老物件的装饰下,营造了“釜山1978”大时代风格商业步行古街。
“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我们村从村容村貌、基础设施配套到文物古建修复,全面得到了提升,如今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同时每天来这里观光的游客也很多,我们村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村。”村民李大姐高兴地说。
推动产业发展 让美丽乡村特色更亮
釜山村立足黄梨、设施农业等产业基础,依托丰富的文旅康养资源优势,以“古村旧时光慢生活驿站”为基调,大力发展以山水观光、餐饮休闲、古村民宿、时代体验、果蔬采摘为主的乡村文旅业态,实现了农业产业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古梨树公园以上百年的老梨树为依托,修建赏花小道、观景平台和独具梨园风格的木屋驿站,打造以古梨树种植为主题的生态公园,助推黄梨产业发展。新建的11栋智慧大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5G”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农业种植数字化、可视化。温室内水肥一体、雾化喷药、卷帘卷膜、灌溉等一键操作,实现了蔬菜种植的智能化管理。
白墙灰瓦的古村落、错落有致的棋盘六院、颇具年代感的步行古街,辐射带动了一批乡村旅游业态的发展。目前寺庄猪蹄、黄芩茶、奶茶店、晋宝绿珍专卖店等纷纷入驻到釜山村,在带动群众就业的同时,繁荣了乡村经济。“开店这段时间感觉挺好的,平时的客流量很稳定, 每逢节假日的时候客流量会比较多一点。随着釜山的发展,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经营者杨艳介绍说。
泫水湖休闲娱乐区、釜山书院、酒吧等现代业态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这里山清水秀、村居古朴,独具年代感。来到这里打卡游玩,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乡村气息,让身心得到放松。”游客郭女士说道。
借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之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如今的釜山,既有传统文化的涵养、淳朴民风的浸润,也有返璞归真的清欢,更有乡村发展的活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施工图”已变成“实景图”,“试点村”已变成“样板村”,将带动更多美丽乡村的繁荣发展。(李金莎 邢宇琛)
(责编:马云梅、温文)
三、开家特色小吃店对于农村市场来说,不需要什么高大上,需要的是实惠,因此,可以选择在农村集镇上人流量大的地方,开一家小吃店,比如像贵州的牛肉粉、羊肉粉、豆花面、肠旺面、豆浆油条、包子馒头、蒸饺、水饺、馄饨等小卖店,对于消费者来说,花费不大还还实惠。
导读:生产队时候的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玩具,新奇实用,你还记得几样满满的回忆啊!我们还有玻璃球,吃两毛钱的冰柜,花的人民币是少数民族的。怀念童年时代。那时候穷,但发自内心的开心,人与人之间是那种淳朴的民风
很多童年的玩具都是我们自己动手做的,曾经儿时的玩具有没有勾起你曾经快。看到这些照片,感觉这些人就在昨天每周要是能够吃上一顿白面那是非常高兴的那时候没有网络没有手机,但是我们的快乐是现在的孩子无法比拟的。
那时候,记得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半个村的大人,小孩都来我院里看电视,要是没凳子了,直接坐地上,顽皮的孩子,就坐墙头上,或者,爬树上。确实值得回忆啊。70-80年代农村孩子自制的30种玩具,满满。最后,随着科技的进步,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啦。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孩子,没有玩具没有变形金刚,更没有IPAD。我们玩的都是自制的玩具,大自然就是我们的游乐场所。仿佛还在昨天,一转眼就已经人到中年了。
上个世纪六七八十时代,生活没有现在丰富多彩,但孩子们都过得充实快乐。绝大部分孩子家买不起玩具,只要见其他孩子玩的,都会自己想办法做。那个年代的人,玩具全部都是自己做,自己创造,弹弓、打蛋、打耳、“斗鸡”、泥钱、等等多了。
70-80年代,农村条件有限,那时的农村孩子没有网络,甚至连电都没有,不过那时的农村孩子们的童年也过得很快乐,他们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运用农村特有的地道材料制作出了很多的玩具,这些玩具虽然没有现在的玩具那么的高科技,那么的好看,精致。但是这
央广网抚州7月24日消息(记者胡斐)盛夏时节,无人机拍摄下的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左坊镇许家村一带,广阔的稻田与青山、河流、村道、民居等相映生辉,构成一幅多姿多彩的大美乡村画卷。航拍江西大美乡村:青山绿水入画来(央广网发 邓兴东 摄)航拍江西大。
当日,阳光灿烂,安徽省级美好乡村灵山村在梯田、翠竹、彩虹公路的衬映下如诗如画。据了解,目前,徽州区先后建成7批次24个省级中心村、17个市级中心村,整治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6个,投入省。航拍的安徽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灵山村风光(10月31日摄)。
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南宁也有这么美的小村庄今天就一起去看看吧。广西民宗委发布《关于拟命名广西民族特色村寨名单的公示》南宁这些小村庄上榜了。上林县下水源庄下水源常常被人们称为“山里的小布达拉宫”。从山的对面看。